首頁>託付館藏>醫者之聲
資訊分享

醫師簡介

【現任】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

主治醫師

 

不可逆標靶藥物第一線對症下藥 力克晚期肺癌維持優質生活【黃俊耀醫師】

目前晚期肺癌的治療方式是以化療與標靶藥物為主,近年來由於肺癌的診治已趨於個人化,醫師會輔以腫瘤檢體基因檢測結果作為診斷準則之一。在台灣,高達六成的肺癌患者具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基因突變,陽性反應者第一線即適用標靶藥物,有效率可達七成以上,比起傳統化療的三至四成高出許多。

 

隨著醫學不斷的進步,醫師會依據病理報告、患者身體狀況與家屬進行小圓桌會議,共同協商選擇出最適合使用的藥物,同時也會端視患者體力,可承受副作用的挑戰性做評估,第一時間仍會建議使用最強而有力的藥物儘速控制病症,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並維持生活品質。反之,如患者的整體活動能力下滑,這時給予再好的藥,對患者都不會是最好的保障,所以第一線用藥的選擇顯得格外重要。

 

晚期肺癌病患的平均存活期約6個月至1年,使用標靶藥物則有一半以上可超過一年,更多的臨床研究證實,不可逆標靶藥物可進一步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13.6個月,幾乎是標準化療6.9個月的2倍。而服用標靶藥物過程中,也會因為每個人體質適應情形,或多或少出現一些皮疹、腹瀉等狀況,不過相較於化療過程中產生的噁心、嘔吐、倦怠、掉頭髮甚至白血球突然下降造成感染,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仍然較容易被晚期肺癌患者接受,醫師亦會依據患者適應的情形調整劑量,或提供支持性藥物加以緩解,讓每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仍可維持生活品質。

 

回顧20年前整體肺癌的治療過程,那時面對晚期肺癌患者,我們所得到的資訊都是建議不治療,因為積極的介入治療,往往會加速患者的死亡,存活期至多2至3個月,對患者本身也是一種折磨。而如今口服標靶藥物的問世,讓更多醫師在面對肺癌患者時,就如同面對慢性病患者的心態,治療策略轉為積極治療並提供給患者最好的治療選擇,給予患者更具尊嚴及價值的治療品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