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趨勢新知> 新聞中心

標靶藥物對症下藥縮肺癌腫瘤 醫護及家屬為治療支持網絡瀏覽人數:1837 發表於 2015-12-28

肺癌居台灣惡性腫瘤死亡率之冠,若能早期發現則治癒機率將可大幅提高,義大癌治療醫院外科部部長鄭裕仁表示,當患者出現胸痛、咳嗽等典型肺癌症狀時多數已是晚期。

目前晚期肺癌治療的主流方式有化療、放療、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由於腫瘤形態不同,多元的肺癌治療方式能夠替患者進行量身治療。鄭裕仁醫師說明,以常見的基因突變肺癌為例,標靶藥物對於腫瘤抑制能夠有較佳的反應率,在經過切片、電腦斷層等完整檢測流程的同時,基因檢測結果也成了現今不可或缺的關鍵指標。

一名退休農夫,因長期頭部脹痛進而影響視力與行走能力,被家人帶至診間檢查後,確認罹患肺癌第四期,肺部腫瘤不僅已造成肺積水現象,也已轉移壓迫至腦部。

同時,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腫瘤具EGFR基因陽性反應,家人當機立斷,一線選用不可逆標靶藥物,兩周後肺部及腦部轉移的腫瘤皆顯著縮小,患者已不需要攙扶可以自行走入診間,不過當初因拖了一段時間才進行診治,視力受損的後遺症讓他仍有些看不清楚。

鄭裕仁醫師觀察到,不少年紀偏大的患者對於身體不適容易隱忍,因此在肺癌治療過程中,家屬的角色就更為重要。此外,相較於過往,院內的醫護團隊支援也更為完整,護理師、心理師、個管師及營養師亦能給予肺癌治療中多方面協助,肺癌治療已由孤軍奮戰轉由團體作戰。

醫藥研發進展更是肺癌治療的一大信心,如日前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中所發表的LUX-Lung跨國研究報告指出,肺癌不可逆標靶藥物是全球第一個標靶藥物證實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期,鄭裕仁醫師提到,肺癌治療的整體存活期表現已超越僅有化療藥物的時代。

肺癌患者於肺癌治療時須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除遵從醫囑切勿自行停藥,鄭裕仁醫師建議,肺癌患者不妨保持正常社交與基礎的身體活動,維持平衡的生活才能讓肺癌治療之路心胸開闊。

資料來源:2015-12-28 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n/2015/12/28/1923590

返回列表